爱酒人俱乐部会员社区

 找回密码
 立即注册
搜索
热搜: 活动 交友 discuz
查看: 3625|回复: 0

中国葡萄酒加入WTO后竞争分析

[复制链接]

203

主题

0

听众

628

积分

版主

Rank: 7Rank: 7Rank: 7

发表于 2013-5-17 15:26:49 |显示全部楼层
一、数字乐观市场平静
    在“亚太地区葡萄酒与烈酒国际展览会”新闻发布会上,展览公司公布了一系列振奋人心的数字:1994年至2000年世界葡萄酒产量增长6.5%左右,而同期中国的葡萄酒消费增长61.8%。有关专家预计,到2006年,亚洲葡萄酒消费将增长16.4%,并再次成为全球葡萄酒消费增长最快的地区。而随着中国加入WTO,内地葡萄酒市场的潜力将会更大。
    国内市场的统计同样是十分乐观的。葡萄酒市场经过1996年以来的干红热潮,已经日臻成熟,消费者数量与日俱增。据有关报道,在北京地区的重度消费人群中,25至34岁年龄段的消费者最多29.0%,其次是35岁至44岁年龄段的消费者24.3%值得注意的是,这些消费者,恰恰是购买力最强、最能代表时代潮流和最挑剔的。
    尽管有了积极的铺垫,业内资深人士却指出,2002年的葡萄酒业很难有大的变化。张裕等大品牌仍将占据主要的市场份额,新兴品牌很难与之相抗衡,但第二梯队成长将会加速;地产品牌对外来品牌的压力将进一步加大,葡萄酒的区域分割特征将进一步呈现;葡萄酒的消费细分将呈现出明显的层次感,高档产品将继续呈现强劲增长的势头,而一度甚为走红的"山野"旗号葡萄酒将可能被淘汰出局;洋葡萄酒的作为有限,但其对中国市场的渗透将加速,2002年葡萄酒业将极可能出现重大的合资事件。
    二、布局高端 中国酒寻突破
    经过了对甜型葡萄酒的"疏远",成熟的中国消费者的眼光开始转向干型酒。据一项在北京及南方重点城市的调查显示,目前的葡萄酒消费已趋于多元化,市场细分明显,而在这当中,中高档酒占据可观比例。于是,布局高端市场成为国内葡萄酒业领先品牌的共同选择。而酒庄类酒,无疑是进入高端市场的必经之路。中国虽已加入WTO,但国外葡萄酒的顶级品牌--严格意义上的庄园酒并未真正进入中国,但只是早晚的事,留给中国本土品牌的时间不多了,抢滩酒庄酒市场,无论是从战略上、还是从未来的市场预期上,都意义重大。
    酒庄酒来源于法语Chateau,法文原意为城堡,现在多指那些专营酿酒的城堡。今天所说的葡萄酒庄是一个独立的葡萄酒生产单位,在大多数情况下,从葡萄种植、葡萄酒酿制到灌装,每一个生产过程都在葡萄酒庄内完成。在国外,葡萄酒庄是传统工艺和高质量、高品位葡萄酒的象征。大多数酒庄采用手工方式酿造出的极品葡萄酒,在市场上有着极高的声誉。
    尽管所有的国内葡萄酒生产企业都清楚,走酒庄之路是如今的最优选择,然而葡萄酒业内更明白,兴建葡萄酒庄园,开发中高档的酒庄酒又谈何容易。严格来讲,现在可称之为酒庄酒的只有张裕·卡斯特酒庄高级干红酒等为数极少的品牌。据了解,张裕为此仅选址,就花了差不多一年的时间,跑遍了烟台差不多每一个乡村。最终选定的地点,处在一片麻岩地区,土壤相当贫瘠,但却非常适合优质酿酒葡萄的生长需要,葡萄的产量不高却质量上乘,这正是高级酒庄酒必备的先天条件。张裕的投资第一期就高达4000万元。
    然而,国际化并非一个概念,而是产品、技术、管理、营销等多个层面。拿产品而言,国际上顶级的红酒品牌,一瓶上千美元并不罕见,而国内品牌的高档酒并不多见。卡斯特的酒庄葡萄酒,贵的要几千法郎一瓶,而澳大利亚的葡萄酒收入,居然有三分之一来自于游客的参观和酒窖门票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及其他与酒庄旅游相关的收入。
    三、中档市场 地产品牌抢庄
    如果把国内葡萄酒中80元以上的葡萄酒称之为高端市场,那么20至80元的葡萄酒市场可以叫做中档市场。2001年,葡萄酒中档市场是拼得最凶的市场,客观的说,这也是利润最高、市场最大的一块市场,这一年,中档市场一个最突出的现象是地产品牌的崛起。
    目前,除了张裕、长城、王朝等少数几个品牌具有全国性的影响外,中国剩下的几百个品牌都还只能称之为地方性品牌,而且市场也基本上困于一隅而无力远征他乡。但2001年,地产品牌却上演了一场地头蛇斗强龙的好戏,而且对那些外来强势品牌,制造了巨大的压力。据中国葡萄酒网站的调查,目前葡萄酒市场的区域分割进一步呈现,地产品牌坐庄者越来越多。
    行家预测,2002年中档市场的争夺,将进一步白热化。而所谓“强龙”该如何应对来自地产品牌的挑战呢?张裕手中的一张大牌是其完善的市场营销网络,另外,在地产品牌抢庄较为明显的西部地区,张裕也早有准备。通过不同场合,张裕已经吹出风来,2002年,在西部的圈地将有一系列动作。
    四、低档市场 山葡萄酒出局
    2001年葡萄酒的低档市场,因为山葡萄酒类的过度竞争,好一个“乱”字了得。
    行家预测,2002年中档市场的争夺,将进一步白热化。而所谓"强龙"该如何应对来自地产品牌的挑战呢?
    在东北,市面上盛行的一种750ml的“原汁山葡萄酒”竟然售价1.80元!专家算了一笔账:瓶0.61元,塑料塞0.02元,热缩帽0.08元,酒标0.10元,箱0.40元,运费0.25元,人工0.10元,费用总计1.56元。按照售价1.80元来算,仅有0.24元的差价。
    在成都花10元钱买一桶3升装的山葡萄酒,已成为成都人的一大消费习惯。经销商介绍说:“这酒产自东北,运费大约每瓶2元,包装差不多也值2元,进价共是8元,那里边的货就4元钱了。”4元钱竟然能有3升酒?这样的价格实在比矿泉水要便宜多了。一度疯狂的山葡萄酒,2002年将免不了出局的命运。只是山葡萄酒对整个中国葡萄酒形象上的伤害,恐怕不是短期内所能消解的。
    五、洋酒市场 难有大作为
    代理过国外某白兰地著名品牌的李先生承认,对大多数葡萄酒洋品牌来说,进入中国市场都有一种陷入泥淖之中的困惑。中国葡萄酒市场最大的问题在于葡萄酒文化的不成熟,而葡萄酒又是最需要文化心理支持的产品,洋品牌葡萄酒在中国市场的屡战屡败其实可以看做是一种文化上的失败。
    不仅如此,影响葡萄酒消费的另外一个因素是价格,在中国,真正好的葡萄酒并不是挂着洋酒签的舶来品,因为真正的好的洋品牌,在中国不会这样的便宜,关税的因素不说,好葡萄酒的售价,在国外尚且需要成百上千美元,这样高的价格中国市场尚且接受不了。就是说,中国市场上根本找不到真正优质的洋葡萄酒,装在洋酒瓶中在中国出售,装酒的、卖酒的都知道是什么东西,红酒热时大家是彼此心照不宣地赚钱,现在消费成熟了,洋酒为什么受到冷落,大家更是心照不宣。
    洋葡萄酒进入中国,目前多采用的是曲线救国的方式,张裕与卡斯特的合作,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在2002年,还有没有其它的国外品牌如此进入中国市场,人们将拭目以待。

回复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Archiver|手机版|爱酒人俱乐部会员社区 (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 闽ICP备19023082号 )

GMT+8, 2024-3-29 22:19 , Processed in 0.198264 second(s), 19 queries .

Powered by Discuz! X2.5

© 2001-2012 Comsenz Inc. Template by moke8

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