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口葡萄酒的几大软肋

2012-06-24 吖吖 撤稿纠错

进口葡萄酒的几大软肋
    一、品牌力的缺失
    纵观进口葡萄酒市场,目前为中国消费者广泛熟知的只有拉斐、拉图、卡斯特等少数品牌。究其原因,因为中国市场巨大,现在进入中国市场的进口葡萄酒大多依靠代理商,但是代理商鱼龙混杂。
    “品牌太混淆”这是很多消费者和经销商的共识,温州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进口葡萄酒经销商告诉笔者,在中国没有一个能让大家可以记住的国外品牌,消费者可能知道张裕、王朝和其他国产品牌,但由于进口葡萄酒的品牌比较散乱,每家企业都有自己主推的几个所谓核心品牌,品牌太多太乱让消费者失去了正确的判断和选择,更别说记住品牌了。
    这位经销商表示这都是进口葡萄酒的国内代理商的企业实力、营销思路决定的,如果进口葡萄酒圈子里不出现大块头的领导型企业和独特的营销模式,进口葡萄酒也只能在区域性市场小打小闹,根本无法在国内形成主流,那么经销商也不可能花大力气经营进口葡萄酒,失去了经销商这个重要团体,进口葡萄酒的中国化进程必然会陷入“假繁荣”的怪圈。
    二、价格虚高、缺乏市场基础
    笔者了解到,目前市场上进口葡萄酒的价格从几十到几百甚至上千元不等,有业内人士告诉笔者,很多进口葡萄酒价格都存在“虚高”现象,多数售价200—300元的杂牌葡萄酒,成本价不到20元。
    在国内的葡萄酒市场,中低端的市场空间基本已经被国产品牌牢牢把控,进口葡萄酒的主要发展空间则主要集中在中高端以上的市场空间。这似乎是一个不错的定位选择,但真正有多少进口葡萄酒产品能支撑这样的价格?有多少消费者能为此买单?也许,从进口葡萄酒进入中国,定位的第一步开始就是个错误。
    由于定位高端,又少有类似的高档产品支撑,国内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和经销商就不得不人为地抬高价格制造“价格高即品质高”的假相,当理智的消费者发现了这其中的猫腻时,就绝不可能再有第二次消费了。
    三、竞争同质化的严重
    进口葡萄酒的经营模式也正处于“摸着石头过河”的阶段,经营模式同质化现象的出现也就在所难免。在“商业模式决定成败”的今天,经销商似乎看不到进口葡萄酒成长的未来,捂紧口袋做市场观望者也属必然。
    目前进口葡萄酒的经营模式最流行的就是开建专卖店和推动团购,但专卖店如何创新性经营,推进团购的核心要点何在?这些都是其“秘不可宣”之处,显然快速的复制推广就很困难。
    单从促进产品销售而言,诸如专卖店像美国咖啡品牌——星巴克一样营造“第三生活空间”的体验营销;定位、寻找和锁定核心消费群体的“小众营销”;针对行业关联性的核心消费群体展开“跨界营销”;产品专卖的“单品品牌营销”;这些都可以在短期内创造一定的销售业绩,但可持续性和整合打包推广的可能就很小。
    四、经销商合作信任度低
    国内的进口葡萄酒代理商一部分是自己独立参与终端和消费者打交道,另一部分是通过密集招商(产品招商或专卖店连锁招商)广铺销售网络。前者的势力范围小,毕竟需要大量的财力、物力、人力作支撑,这是一般企业无法胜任的,类似企业数量很小;后者需要调动经销商的兴趣,能帮助经销商真正挣到钱,这是代理商必须解决的问题。
    杭州永裕、广东富隆等进口葡萄酒代理企业的分销网络比较完善,他们通过代理品牌授权和提供物流、仓储服务来招揽分销商,借助这种代理分销制完成产品销售。同时还吸收一些有实力的分销商参与到自己的特许经营业务中来,通过加盟专卖店的形式强大网络终端。对于类似行业信誉度高、有成熟市场操作经验和系统性市场推广模式的企业毕竟在行业内所占比例甚少。
    比较多的是许多新入行的代理商仗着自己手里有几个进口酒破牌子挖尽心思吆喝着招商,其效果也可想而知,一些感觉受骗的经销商肯定对进口葡萄酒这个圈子失去了信心,正是这样一批进口葡萄酒经营上的投机者破坏了整个行业的美誉度。因此,有关职能部门加大对进口葡萄酒代理经营企业的监管力度是促进进口葡萄酒行业健康发展的首要条件。
 

安全联盟
  • 《爱酒人导刊》微信公众平台:i9r999 《进口酒自贸中心》微信公众平台:i9r99888
  • 国家工信部备案/许可证号: 闽ICP备19023082号 网站技术支持: 厦门在线 网站地图
    爱酒人俱乐部(中国)有限公司 Tel:13306003307 Email:93765999@qq.com 地址:厦门自贸区国际航运中心(A栋4楼)3D座
    北京办事处:北京市海淀区学院南路15号院 邮编100088 联系人:崔柠 上海办事处:上海市虹口足球场路39号 联系人:唐择强 更多城市合作伙伴展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