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政策环境影响洋酒调整在华战略

外媒的报道指出,由于酒类复杂的销售体系,严控“三公消费”对干邑白兰地巨头们的影响有所延迟。一名法国业内人士解释说,中间商曾相信这些措施将是暂时性的,他们会继续买酒。但是情况并非如此,积压的库存已经很难释放。法新社表示,人头马预计下半年销售额和利润将进一步减少。

对于有了本质变化的中国高端酒市场,除了高端白酒企业谋求战略变革外,一直野蛮生长的洋酒也遭遇了“行业调整期”,洋酒在华的战略调整成为舆论焦点。而洋酒品牌当中,创新渠道、推出新品,成为不少洋酒企业的第一选择。不过,王德惠认为,这些变革“还远远不够”。

公开资料显示,最近保乐力加推出了马爹利鼎盛干邑。此产品意在迎合年轻消费者需求,渠道将铺设在夜场。保乐力加首席执行长皮埃尔?普兰盖说,此类烈酒售价在一瓶20欧元至50欧元不等,主要针对的是中低端市场。轩尼诗和人头马均在春节前推出了每年必推的珍藏版XO和节日礼盒。

不过,值得注意的是,除了推出新品以外,全球第一大品牌轩尼诗则在渠道中推陈出新。艾瑞克?西莫内表示,公司未来不仅仅将从产品方向进行创新,在渠道上也会有创新。

谈到拓展销售渠道,很多人都会不约而同地想到电商。艾瑞克?西莫内认为,网络结合实体店是未来的大趋势。中长期来说,公司会结合线上和线下两种策略,也会通过网络的方式和消费者进行深入地沟通。

除了轩尼诗以外,对于渠道方面的变革,记者分别致电了保乐力加、人头马和帝亚吉欧的相关负责人。不过,截至发稿,三家企业均未给记者回复。

  中等收入人群成“胜负手”

洋酒在产品和渠道上的创新,是否真的能改变目前其在中国市场的窘境?王德惠认为,要真正解决洋酒在中国的增长乏力,必须改变整个在华战略。

据公开资料显示,第一批运往中国的人头马干邑要追溯到19世纪后半叶。不过,新中国成立后,人头马在中国市场基本绝迹。随着1978年改革开放后,人头马集团开始以合资公司的方式进入中国。

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人头马、轩尼诗等洋酒品牌在中国高端酒类市场所向披靡。由于渠道简单、销量大,几个洋酒集团在中国耕耘的30多年的时间中,一直针对的是高档娱乐场所和高档商务中心。

随着中国政策的变化,洋酒企业的整个销售都面临着全新的调整。而现在的调整,更多是被动的单个市场调整,洋酒企业并没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应对环境的改变。

所谓“充分的准备”,王德惠表示,是整个品牌策略、产品结构等一系列的调整,不意味着退出市场,而是真正地面向未来,读懂中国。其表示,未来十年,规模有8亿人的中国中等收入人群将会形成,这是未来酒类消费市场的中心所在。“而对于洋酒来说,如何定位品牌,如何铺设卖场等传统市场,让未来中国的中等收入人群接受其产品,才能真正适应环境的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