众多国际葡萄酒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并未减退

用“寒冬”来形容刚刚过去的2013年中国葡萄酒市场再贴切不过了。从2012年的进口酒增速放缓、国产酒首度负增长,到2013年彻底放缓和深度下跌,无论中外,都不能独善其身。东方第一,世界最大的葡萄酒市场遭遇大考。葡萄酒市场的大考在于受政治、经济气候影响,进口葡萄酒继续探底,国产酒产量下跌收入下滑,13年来产量首次出现负增长。

  来自中国海关的数据显示,2013年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量为376841194升,相比2012年下降4.46%。中国进口葡萄酒总额为1555638547美元,同比下降1.64%。这是在2006年以来,进口葡萄酒在2009年和2013年出现负增长。

  值得注意的是,去年6月份商务部宣布启动对欧盟出口至中国的葡萄酒启动双方调查,受此消息影响,国产葡萄酒趁势大涨。但在数月之后,寄希望于借此增长的国产葡萄酒并没有交出令人满意的答卷。

  王朝酒业发布2013年度盈利预警公告,披露预期2013年综合亏损将较上年扩大,并解释称,造成亏损的原因来自多方面,但最直接的影响是国内葡萄酒消费需求下降,这其中政府限制三公消费的因素最为明显。此外,业绩同样如履薄冰的张裕集团日前也在投资者互动平台上给市场打起了预防针,表示目前受政策影响较大,其前三季度的财报显示,营业收入下滑18.8%,净利润更是下滑高达25.28%。

  在接下来的一年,中国葡萄酒教父李华预计,2014年葡萄酒市场仍在景气低点徘徊,国产葡萄酒的低点也将出现在2014年。

  但尽管这样,众多国际葡萄酒品牌对中国市场的热情并未减退。意大利酒商瑞克(音译)就带来了自己家乡的葡萄酒品牌,不懂中文并没有组织他们对中国市场的开拓,他到四川外国语学院请了翻译,希望借助糖酒会认识一些经销商。有着同样热情的还有包括保乐力加在内的国际巨头,其CEO表示,中国将来会成为保乐力加更大的消费市场。此外,来自美国、智利等新兴葡萄酒产区的品牌也在继续下注中国市场。不过思路似乎有些转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