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酒,不仅是西餐必备饮品,更是“液体黄金”

投资红酒的渠道通常有三种,购买成品酒、购买葡萄酒期酒、投资葡萄酒基金。在全球市场上,红酒基金已经较为成熟。而在国内,由于红酒基金还处于初级阶段。可供选择的红酒投资基金数量有限,一般红酒爱好者以现酒和期酒投资为主。

在2010年至2011年期间,葡萄酒价格一路飙升,高端葡萄酒飞涨的价格不断刺激投资人的神经。但在最近两年,随着葡萄酒消费群的快速崛起,以及国家对奢侈品高端消费的限制等,高端葡萄酒消费开始大幅萎缩。期酒、成品酒投资热浪退潮。

国金证券直投旗下的红酒基金的投资经理黄燕丽也表示,一杯好的红酒要用正确的方法品尝,才能真正体会个中滋味;一个好的投资也要精准把握景气周期及投资渠道,才能赢得超额收益。

根据中国海关发布的数据,2014年中国进口瓶装葡萄酒总量约为2.88亿升,较2013年进一步上升。总额约为13.65亿美元,相比2013年下降5.71%,整体呈价跌量升态势。

知名葡萄酒进口商ASC 精品酒业首席执行总裁华金声(John Watkins)日前在接受采访时也表示,购买葡萄酒用于自饮的消费者采购量出现了前所未有的增长。这种新的增长趋势更真实、更具可持续性。并且,“真实市场”的消费者更关注价格,价格在100元左右的葡萄酒具有巨大的潜力。

“这对南非葡萄酒来说意味着潜在的巨大消费空间。”黄燕丽表示,公司考察发现,南非的葡萄酒不但从性价比,而且从产量上来讲都非常有优势。所以,他们期望通过基金运作的模式,引进南非性价比较高的葡萄酒来带动国内葡萄酒的中低端市场,让葡萄酒走入百姓的日常餐桌文化,并提倡健康的饮酒方式。

此外,据国金证券调查显示,国内消费者高度关注自饮葡萄酒的品质。目前,市场充斥着色素葡萄酒。一些造假商人将船开到公海上,用各种香精、色素、酒精等勾兑成酒,令投资者真假难辨。而恰好南非出产的葡萄酒上都有一个由南非当地签发的封章作为品质担保。

业内人士认为,投资盈利性酒庄,然后通过扩大产能并增加中国市场的销量来取得盈利点,这在国内的红酒市场投资算是一种创新。据悉,国金证券打造的结构化红酒基金,由劣后出资4000万元,优先级2000万元向投资人募集,基金总规模6000万元,利用上海自贸区资金优势,成立葡萄酒基金,再与少数外资股权共同在香港设置SPV投资主体,用于控股收购南非酒厂并拓展中国市场销售。产品期限为1+3年,优先级每年10%的分红,在基金收益率超过10%时,优先级还可以提取10%。

“红酒投资者来源于两类:一类是喜欢喝红酒的人,逐步由消费红酒变成兼顾投资红酒;一类是纯粹的红酒投资者。”华泰证券沪上营业部销售总监说,前者对这类产品的认可度较高。不过,整体而言,类似这样具有稳定回报+浮动收益的理财产品,对百万级别资金的客户仍具吸引力。

从基金的退出渠道来看,红酒投资的渠道与普通投资相比并无实质不同,如IPO、第三方溢价收购、管理层回购等。

东海证券直投业务资深人士表示,这两年红酒价格走势平平,过去几年开发的红酒理财产品到期后,多采用的是实物退出的形式。即按照投资者初始投资金额,以当下红酒市面价值给予一定程度的折让计算该投资者应得的红酒瓶数。

此外,大型第三方机构收购也是时下实现退出的不错选择。中国红酒龙头企业张裕集团近年来频频出击国际酒庄。其做法是,将原料和生产环节交给当地的葡萄酒庄庄主,张裕只需要控制销售环节,并约定未来产量中张裕需要销售的数量。

“中国香港允许基金上市。我们未来的计划是在香港SPV投资主体下挂多期产品,并将此SPV放在联交所挂牌。”黄燕丽说。

黄燕丽也坦言,在这一领域,券商还在努力寻找自己的比较优势。“在另类投资上,券商必须在产品设计、营销以及服务方面下功夫。相对于信托和银行,券商即没有信托公司产品设计创新优势,又无银行客户资源,如何利用综合性金融平台的优势形成差异化的产品线已成为各券商共同思考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