预计到2015年,中国将成为世界第六大葡萄酒生产国

媒体用“异军突起”这个词来形容中国产区的精彩表现。“这实际上是20年来产业一直进步的结果。”葡萄酒业归根结底是农业,没有漫长而耐心的培育,李德美并不认为在这个务实的领域会有突发奇迹。外媒的嗅觉更加灵敏,这也许是中国葡萄酒的第三次机会。葡萄酒在中国的饮用史最早可追溯到公元前126年的汉武帝时期,当时,汉使张骞从乌兹别克斯坦将栽培葡萄与酿造葡萄酒的技术带回中土。对中国而言,曾经有很长一段时间,葡萄酒都是一种稀缺昂贵的异国饮品,葡萄也被归类于药用植物。到了19世纪,为了让葡萄酒成为祭祀用酒和个人消费品,传教士们人为地创造了二次机会。而现在,广泛的饮用基础和必要的知识普及已经完成,更重要的是,那些我们所熟知的国内大品牌营造了相对成熟的产业氛围——是时候将葡萄酒的概念内化,发展一个平等而独立的需求平台,本土葡萄酒不应该只成为消费的次选择。

  对于那些依旧在坚持的人来说,环境的确发生了变化。“12年前,我决定开始学习葡萄酿酒而来到波尔多,尽管同期也有几位在学习葡萄酒相关专业的中国同胞,但是与今天在波尔多大街能遇到中国熟人状况相比,那时没有人会关注中国的葡萄酒,葡萄酒在中国也算不上时髦、热门领域。”李德美在自己的博客里回忆,“出于对友善、友好的法国同学老师的感谢,我申请借用了学校的食堂,为同学老师组织了一次中国饮食主题晚会,我搜罗了中国的啤酒、黄酒、白酒以及红白葡萄酒让大家品鉴。老师同学们对两款中国葡萄酒的评价,使我顿悟了葡萄酒‘个性与特点’的重要,那款由龙眼葡萄酿造的葡萄酒,引起了几乎所有人的兴趣,而另外一款同一品牌的赤霞珠品鉴几乎无人过问。”“做自己,哪怕身材矮小。”这是李德美坚持的原则,一切的品种种植和酿造技术都以足够尊重本地的风土为前提。“现在还不能说我们已经形成了自己鲜明的特色,我们还有差距,但一直在提升。”他说,在过去的20年来,中国本土的葡萄酒并没有延续新世界产区的路子,浓郁而口感厚重,在风格上更偏向欧洲的老世界,强调酒体的平衡和优雅。去年,几名中国学生发起了“发现中国葡萄酒”的活动,主张将中国作为一个有特点的独立产区加入到勃艮第葡萄酒学院教学用酒中,品选会最终选定了怡园深蓝、加贝兰、太阳魂等10款中国葡萄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