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葡萄酒消费的惯性淡季,进口葡萄酒却表现抢眼

或许是个意外。在葡萄酒消费的惯性淡季,进口葡萄酒却表现抢眼。

  开封市某葡萄酒专营店负责人肖先生说:“端午节后,市场平静得令人犯困。由6月初开始,进店客人逐步增多。至目前,但凡进店的客人,极少有空手出门儿的。”

  网购平台的数据变化或更直观。国内知名葡萄酒垂直电商酒美网最新数据,6月份,该平台的交易额较上年同期增长30%以上。“这或是消费者由于担心涨价而存在囤货。”酒美网CEO吕意德接受本报采访时做此判断,他在后台查看数据后发现,购买1箱(6瓶)以上红酒的用户数量明显增多。其中,出货量最大的欧盟国家出产中低端葡萄酒(百元以下)。而中高端葡萄酒,尤其是列级名庄酒变化却不大。

  上述二人认为,这一现象或与商务部上月提出“对欧盟葡萄酒立案‘双反’调查”有关。肖先生称,各种传闻在消费市场被放大,最后变成“进口葡萄酒要涨价”。6月25日晚,一对80后夫妇进店购买两箱进口葡萄酒,竟为“留着过中秋和国庆节”。

  调查:进口葡萄酒涨价难度大

  7月1日,商务部正式立案对原产于欧盟的进口葡萄酒进行反倾销和反补贴调查,本次双反调查为期一年。有消息称,“若中国此次反倾销、反补贴调查最终裁决成立,欧盟产出的葡萄酒将面临加收20%~40%的反倾销税”。

  这或许让那些提前“囤酒”的消费者心情释然。但立案“双反”调查,是否意味着欧盟进口葡萄酒就一定会涨价呢?

  “‘涨价’是噱头。这应是行内炒出来的。”肖先生称。如果经销商得知上游供货方要提价,正常反应是捂货、惜售,绝非当前市面上的大力度促销。

  国际葡萄酒贸易联盟秘书长王博伟对此表示认同。他称,“商务部虽已启动‘双反’调查,但从立案到结案至少需1年,初步裁定也需6个月。因此,欧盟进口葡萄酒价格的上涨在短期不会出现。”

  但也有业内人士认为,中国每消费10瓶进口葡萄酒,其中就有6瓶以上来自欧盟。这是“涨价”风能被炮制的根源。更何况,消费者对“双反”的概念是陌生的。而在调查结果出来前,或被中小进口商和销售商当做“窗口期”,解决库存或最后“捞一把”的机遇。

  王博伟认为,目前,进口葡萄酒市场仍在“挤泡沫”周期。一欧元的法国餐酒在国内市场上百元的身价,仍有几十倍利润。“三公消费”受限环境下,并无提价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