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访郭松泉:我国葡萄酒行业还没有一个可以去遵循的标准

谈起中国葡萄酒企业的迅速发展,郭松泉认为:“国内不乏一些眼光长远的企业,他们能够认认真真做酒,实实在在地种植优质的葡萄,按照流程进行酿造,尤其是一些规模并不是很大的酒庄,他们在种植以及酿造的各个环节都把握得非常严格,这在目前中国葡萄酒生产比较浮躁的环境下是很难得的。希望国内的大企业能够在做酒方面下更多的功夫,引领整个中国葡萄酒行业尽快走上一个规范的轨道。”他很想看到有更多的葡萄酒走出国门,让那些葡萄酒发达国家的消费者叫好。

  做强自己不怕“狼”来

  “中国幅员辽阔,适合种植酿酒葡萄的地域也很多。但我国的葡萄酒业发展了几十年,还没有真正被世界认可,这其中除了因为葡萄酒在我国发展比较晚之外,更重要的是直到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还没有一个可以去遵循的标准,这就让很多想认真发展的企业‘无法可依’,倒让一些想趁机‘打擦边球’的企业钻了空子,随便拿年份、产区、树龄等来做宣传,这本身就是行业不规范的表现。”

  “我们可以说现在中国富裕了,我们的产品在国内就能卖上好价钱,甚至现在世界上的奢侈品越来越多地被中国人消费掉。但作为中国的葡萄酒行业来说,如果不强大起来、不规范起来、不走出去,那么,必然被一些强大的力量打败。国外的优质葡萄酒都在大举开拓中国市场,面对这样激烈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的竞争,中国本土企业没有别的出路,唯有做好做强自己,努力地跻身世界葡萄酒之林,我们才再也不用担心国外葡萄酒的进入,才再也不会用‘狼来了’这种词汇来形容进口葡萄酒的大举入侵。”郭松泉对中国葡萄酒的发展速度显然有点“恨铁不成钢”,更对中国葡萄酒的国际化充满着期待。

  记者有话说

  郭松泉的话很实在,他道出了一个葡萄酒人对中国葡萄酒行业的担忧。

  目前,中国葡萄酒企业生存状态多是以谋求短期利益为目的,加上中国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辨别能力和欣赏水平还处于跟风阶段,因此,不乏有些企业为了利益而走捷径;为了眼前的市场需求忽视了行业的长远发展。其实,出口不仅仅意味着把酒卖出去,赚取更多的外汇,更是我们本国产品品质走向国际化的一个标志。从这个意义上看,出口对于葡萄酒企业尤其是一些大牌的企业来讲显得格外重要,希望中国的葡萄酒企业在兼顾利益的同时把眼光放长远一些。

  其实,像美国、澳大利亚等葡萄酒生产大国,他们每年的进口量、出口量都很大。记者认为,这种比例也正是促进他们本国葡萄酒不断发展的一个因素。因为有了对比,有了消费者的取舍,本国的葡萄酒生产商才会以国际化的标准严格要求葡萄种植、葡萄酒酿造的各个环节,美国、澳大利亚等国才会发展成为新世界葡萄酒国家的主力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