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州葡萄酒市场调查报告

郑州葡萄酒市场调查报告

 郑州酒类市场向来是兵家必争之地,但主角一直以来更多是集中在白酒、啤酒,对于葡萄酒,郑州仍然是一块不成熟的市场。

  主导品牌缺失 购买力不强

  郑州的消费者对葡萄酒的认可仍然相当有限,个人消费葡萄酒的风气比较淡,大约占总消费量的30%,而且在这部分个人消费中,往往以购买中低档产品为主。虽然郑州是省会城市,但其经济水平一般,市场消费能力不强,这也是导致葡萄酒在这里不温不火的重要原因。目前干红基本能占到郑州葡萄酒市场份额的70%,剩下的30%被甜酒所占据。总体看来,郑州的葡萄酒主流价位在30-60元这个区间里。随着近年来郑州整体经济水平的持续提高,这一状况有望得到大幅的改观。

  郑州郎萨葡萄酒行肖经理说,总体而言,消费者更为认可张裕、长城、王朝这几个品牌,自己的店里销售量排第一的品牌是王朝,而销售额最高的则是张裕,而单以消费者的反映来看,却是长城的人气最旺,所以在经营过程中找不准市场上的第一品牌,较难把握消费者的购买心理。

  这种情况同样表现在低档葡萄酒市场上,30元以下葡萄酒的竞争集中在张裕、河南地产品牌和东北品牌之间,更确切地说,这是一场在甜酒领域中展开的较量。如果说本来民权葡萄酒还有一定人气优势的话,随着年初的一场质检风波,这场竞争的发展方向变得难以预料,据一位经销商介绍,现在民权葡萄酒在郑州的市场份额已经下跌到不足10%。这种背景下,张裕的品牌优势,通化的传统优势都有可能主导未来的低档市场走势。

  综合来看,消费者更多地是把葡萄酒看作一种休闲型饮品,还没有把它上升到白酒、啤酒那样日常酒类消费品的高度,相应地,对于选择、品尝、储存葡萄酒的常识,郑州消费者都存在较大盲区。由这种对葡萄酒的陌生所导致的直接结果,就是目前郑州市场上没有形成清晰的品牌定位,无论是进口葡萄酒还是中国的四大葡萄酒品牌,抑或来自河南当地、东北的一些低档产品,都在市场上混战。

  此外,郑州市场的不成熟还表现在葡萄酒的销售渠道上,目前,高档酒店、夜场、西餐厅、商超、团购是葡萄酒在郑州的几个主要销售渠道,但是在这些渠道中葡萄酒全都处于一种相对边缘的位置,并没有一个属于葡萄酒的强势销售渠道。综合比较各个渠道,商超还是目前最能拉动葡萄酒销量的渠道,餐饮酒店场合的增长态势也不容忽视,而由于郑州目前的夜场消费还欠发达,酒吧这个葡萄酒的主力消费场地在郑州还有非常可观的增长空间。受消费环境、消费能力等综合因素的限制,洋酒目前对郑州葡萄酒市场的影响还很微弱。

  综合来看,郑州的葡萄酒市场还处于一种初级阶段,从消费风气到市场氛围都远未成熟。但这种不成熟并非意味着葡萄酒在这里前途暗淡,相反,在酒类消费能力巨大的郑州市场,这种不成熟意味着更多的淘金机会。

  拓市攻略:差异化是制胜捷径

  郑州葡萄酒消费氛围的淡薄,固然不利于品牌的传播与推广,但就目前来看,却有利于品牌的切入和拓市,差异化在这个市场里往往可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这里的差异化既包括从葡萄酒角度出发,使之能从白酒的密集包围中脱颖而出的差异化战略,也有从品牌角度出发,使之从众多竞争对手中占得先机的差异化战术。

  2006年郑州葡萄酒市场容量在5000万-6000万元,张裕和三大长城的市场份额达到80%,市场主流价位在30-60元,其中张裕在高端市场有一定的优势,价位在60-120元的张裕产品比较畅销,长城和王朝在郑州的主流价位在50元左右,在中端市场上优势比较明显,而市场上的低档葡萄酒价位在20元左右,各品牌之间的竞争相当激烈。从市场现状出发,能立竿见影的差异化战术主要围绕品牌推广、渠道开发、特色化产品等几个角度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