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吴书仙--中国首位葡萄酒独立酒评人

     记者:吴老师,您好!非常感谢您接受《酒媒》杂志的采访,也非常感谢您对葡萄酒行业的支持和帮助。我2006年进入葡萄酒行业,当时读着第一本您写的书是《嫁给葡萄酒》,这使得自己对葡萄酒行业更加充满了信心和力量。请问您目前正在筹备什么内容的新作品? 

    吴书仙:我目前在筹备出版新书,普及大众的《葡萄酒一本通》,应该是5月下旬出版发行。另外是葡萄酒品鉴的专业书籍《葡萄酒品鉴艺术》,应该在8月份出版。明年会出版和著名美食家庄臣合著的葡萄酒佐餐方面的书籍。 

    记者:您是从什么时候开始接触葡萄酒的?又是一种怎样的机缘让您与葡萄酒结下了不解之缘? 

    吴书仙:1996年在青岛东尼酒厂的时候。不是机缘,是基于我的主动选择,我当初选择葡萄酒是想选择一个可以从事终生的职业,随着对葡萄酒了解的深入才越来越喜欢葡萄酒的内涵。 

    记者:有人说葡萄酒是一种物质化的精神财富,因为葡萄酒可以调节我们的精神状态,但是从我个人的角度出发,我认为葡萄酒更像是一种文化载体,承载着不同的历史文明与生活方式,不知道您是怎样看待这一问题的呢? 

    吴书仙:确实是,喝了葡萄酒能振奋我们的精神,舒缓我们的情绪。从另一个层面来说,葡萄酒是文化载体,葡萄酒来自不同的国家,各地的风土人情在酒中都能有所体现。 

    记者:您曾经说过“我不受雇任何人,我只是做我该做的事情。”作为酒评人,您不仅会为被冤枉的葡萄酒正名昭雪,也曾用一己之力,挑战葡萄酒业界颇有影响力的生产厂商。事情过去了这么多年了,您觉得您的一系列预言是否成真,中国的葡萄酒又真的进步了吗?在这一系列的历史进程中,您觉得您扮演的是一种怎样的角色呢? 

    吴书仙:我不过是做一个酒评人的本分的事,以前是理想主义,视野窄,看到的层面可能只是行业,然而更深层次其实不是酒厂单个的问题,而体制问题才是根本。这十年过去了,我的预言确实都成真了,酒厂没有亡羊补牢,如今市场份额不是正在被进口酒蚕食吗?公众对其酒印象不正在成为香水里面的花露水嘛!

    以前我就说过,国产葡萄酒要大部分都进步,必须土地私有化,这几乎不可能!小部分的进步,一定是在进口酒的竞争下,良币驱逐劣币时,国产酒才可能有进步。 

    记者:您以前说过,“做酒评人一直是孤独的,独坐、独斟是人生的一种境界。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一个人坐在桌边,满满地斟上一杯,静静地喝,悠悠地品。我失去了许多常人所能得到的热闹和享乐,但我也得到了许多常人所不能得到的成功和愉悦。”您觉得在这一路的过程中有哪些东西是最让您难以忘怀的?又是什么让您最终坚持了下来? 

    吴书仙:虽然孤独,但心里干净!不需要应酬谁。如果只有中国才出葡萄酒,我早不做这行了。持之以恒的做我自己选定的事情不是为了坚持,而是为了探索,这辈子也写不完产区的酒,每写完一个产区或者国家,那是一种幸福啊!然而我最幸运的是我能以写酒书为生。 

    记者:我了解您经常会品尝一些全世界范围内的葡萄酒,那么对于中国现在这样一个纷繁复杂却又在起步阶段的葡萄酒市场,作为普通的消费我们应该怎样去选择一款适合自己的葡萄酒呢? 

    吴书仙:普通的消费者也有不同的口味。怎样选择确实不好回答。从我的角度来说,还是要看第三方的对酒的评判和推荐,以性价比为准绳。价廉物美的酒应该是消费者最欢迎的。 

    记者:您是一位资深的葡萄酒学者,也是一位默默耕耘付出的葡萄酒文化传播者,您觉得在现今的中国应该用一种什么样的方式来传播葡萄酒文化呢?有没有什么特别的方式和角度?是不是只能针对一些特殊人群而不是全体中国消费者? 

    吴书仙:我早就提出了要汉化葡萄酒,汉化葡萄酒从文化意义上来讲,我的意思并不是指用中国文化压倒西方文化(通常是指北欧和美国文化),何况葡萄酒还来自北欧和美国以外的许多国家,如拉丁美洲的智利和阿根廷,非洲的南非,以及澳大利亚、新西兰、东欧等等,这些国家也有自己的独特文化。我想表达的汉化葡萄酒意思主要是:“立足于中国优秀的汉文化,有选择的学习和吸收不同国家的葡萄酒文化,从而形成我们独有的中国葡萄酒文化”。这好比印度的佛教引入到中国后,产生了中国化的襌宗、华严等等。 

    以前,行业内的某些从国外学酒回来中国人总觉得我汉化葡萄酒是不正宗的葡萄酒文化,他们觉得照搬法国文化和英国人的酒评才是地道和正宗的。记得北京大学比较文学教授乐黛云女士讲过:“全球经济和科技会逐渐趋同,而这类文化是不可能的”,照此来看,葡萄酒的种植和酿造这一技术层面,我们可以照搬照学国外最先进的,而葡萄酒的品鉴和饮用是涉及到文化和习俗这个层面,我们是不能照搬的。 

    我历来是反对只对特殊群体,我历来是想到普罗大众的,如果没有广大的消费者,中国葡萄酒市场要做大蛋糕那是空话。 

    记者:作为独立酒评人和葡萄酒专栏作家,您拒绝为一切酒类企业进行商业宣传,我知道这样做一定会使您减少很大一笔收入?你真的不在乎吗?对于这一问题您又是怎样看的呢?  

    吴书仙:我历来强调的客观、中立。商业不是坏事,只是因为我们国内很多是拿了人家钱就可以将黑的说成白的,那就不好了。 

    我不是拒绝一切酒类商业活动,我是支持做正确的事的企业。有的企业酒确实好,我也说他们好,难道但一定要收他们的钱才说他们好吗?我一般不做这样的事。 

    如给企业讲课,出席一些活动也是商业活动,这并不会影响我做人做事的原则,我也会做的。 

    记者:目前市场上有很多速成式的葡萄酒机构,有些机构甚至标榜两天就让你成为了初级品酒师,对于这些良莠不齐的葡萄酒培训机构,您是一种怎样的看法呢?对于中国葡萄酒教育的发展您又有怎样的真知灼见呢? 

    吴书仙:如今社会不是兴有文凭吗?他们学的不就是要有个文凭。按照中国的法规,他们全是违规,他们没有一家有教育的权利!他们收取学生的昂贵的学费都不知道交没交税?以什么名义交税? 

    记者:“挑他们的毛病,是为这个行业的长远利益考虑,为促进葡萄酒文化的形成。”您觉得在一系列的批判之后国内葡萄酒文化推广成效怎样?我们真的进步了吗?企业又应该如何肩负起葡萄酒文化宣传推广的重任呢? 

    吴书仙:他们应该很庆幸有人监督他们,否则他们会死的更快,国内葡萄酒文化不好说,但国产酒确实比以前有进步了。 

    企业关心的是利益和自身的影响力,文化对企业只是基于利益而考虑的副产品。 

    记者:现在进口葡萄酒越来越被消费者认可,市场占有率越来越大,您觉得现在中国葡萄酒与进口葡萄酒在营销方面有哪些区别?我们企业在营销方面最应该提高的方面有哪些? 

    吴书仙:中国酒多是为名字营销,进口酒多为品味营销。 

    中国企业先将酒做好了再谈营销吧!否则都是忽悠! 

    记者:这次糖酒会过后,很多的国内企业和个人去往国外购买酒庄或进行葡萄酒投资,国外的一些企业也进入中国建设酒庄开拓市场,您是怎样看待这一现象的? 

    吴书仙:去国外买酒庄如果不是自己去种葡萄和酿酒,当成生活方式的另当别论。其它目的的人将会是挣钱的少,亏本的多。外国人到中国建酒庄不亏才怪呢! 

    记者:中国葡萄酒产业的发展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是发展水平依旧很低与世界先进国家相比依然存在着很大的差距,作为一名葡萄酒文化的传播者您觉得现阶段我们最应该做的是什么? 

    吴书仙:种好葡萄,认真酿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