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的葡萄酒市场还有待于继续培育与挖掘

       当前,葡萄酒消费市场发生了重大变化,消费市场的调整是行业结构性调整的重要内容。在北京、上海、广州等一线消费市场,葡萄酒消费开始趋于个性化,曾经“一窝蜂”式的消费状况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愈加理性的对待。而前两年刚刚起步的中西部、二三线市场则接过了快速发展的接力棒,发展潜力不容小觑。发散型消费市场为葡萄酒企业提供了更为广阔的发展空间。然而,众多葡萄酒商纷纷吐槽生意难做,钱难赚,市场容量不断扩充,酒却越来越难卖,反而成为市场新常态。  

  随着市场理性化发展,对于酒商们来说,大单少了,躺着赚钱的时代不在了,很多人找不到更好的方向。消费市场扩容、渠道变法、产品体系不断丰富等,在看似一片繁荣的表象,却是暗流汹涌,给众多酒商带来了新的考验。广东省酒类专卖管理局副局长朱思旭分析说:“葡萄酒的市场格局已经在悄然发生改变。这种变化体现在两大方面:一方面是市场不断扩容,更多产品涌进来,例如智利、澳大利亚、南非等新世界葡萄酒被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所认知并接受,推动了市场‘横向’发展;另一方面则是业外资本力量的介入,不仅推动市场‘纵向’深化,也让这一行业的竞争环境日趋激烈。在这样的背景下,我们要做的就是‘懂’市场,才能做‘专家’。”

 

  从当前市场来看,两端都好的时候,中间却在洗牌,这是因为中端消费者开始崛起,如一些商务精英、白领等,营销方式也开始多元化发展。葡萄酒更多的还是体验销售,比如引入论杯卖的模式,其特点就体现出来了。 

  市场“务实”了,消费者也更加务实,进口酒商要在务实的基础上进行闯关:谁的酒好,就喝谁的,这里的“好”指的是性价比较高,这会是未来酒商生存的一个前提。虽然数据显示葡萄酒增长速度放缓,但消费量却在上升,这是无可置疑的。白酒需要消化库存,而葡萄酒却不一样,需要库存,因为其产业链较长。如果消费量小于进口量,就会产生库存,只有当消费量不断上升的时候,才会形成良性链条,而具有渠道优势和品牌优势的酒商会成为未来市场的主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