降低葡萄酒的成本主要应从四个方面去努力

一是要千方百计地把葡萄酒庄非生产性投入降下来。物业的投入要尽量压缩,酒庄建筑应避免过度追求奢华,要减少不必要的投入,尽可能地减少酒庄建设本身给企业带来过高负债和经营压力。酒庄建设的必要元素应包括:葡萄酒的发酵和罐装、葡萄酒储藏,有酒窖的可以上瓶储,再就是陈列品鉴设施、办公设施和有关旅游等方面的相应设施。法国波尔多早期的时候是一家一户农民种葡萄,然后在自己的家里做酒,就像中国的作坊显得十分的简单,后来开始合起来做,就这样逐步形成一片一片的小酒庄。酒庄一旦形成集群,这个产区就塑造起来了。发展葡萄酒庄,一方面要把有实力的投资者吸引进来,依靠他们发展高端酒庄,另一方面也需要有一些既爱酒又真懂酒的投资人,进入酒庄和基地建设中来。对于资质能力还不行的投资者就是要以种葡萄为主,同时,以比较低的投入建起自己的葡萄酒生产线,这一点对于中小企业显得尤为重要。如果脱离实际,好高骛远追求豪华的酒庄,可能就会被这沉重的包袱压趴下,这是一个很严肃的并需要警醒的问题。

  二是要千方百计地把过度包装与过度广告减下来。把一些不必要的投入减下来,目的在于降低成本、降低价格,把利益回馈给消费者。一个木头盒一个包装,它们的价格比原酒价格还要高,消费者喝的是瓶子里的液体,而不是木头盒子,现在的消费者不是酒盲,他们是有很强的鉴别力,这个时候去过度包装、过度宣传、过度广告、过度营销,成本越来越高,最后羊毛出在羊身上,都摊在消费者头上,消费者是不会买账的。这个问题的改变迫在眉睫,一定要高度重视并加快付诸实施,让消费者真正喝上货真价实的葡萄酒,这样才能从葡萄与葡萄酒的“寒冬”中走出来,中国葡萄与葡萄酒产业才会真正拥有一片蓝天。三是要千方百计地把中间环节压下来。葡萄酒是一种从田间到企业再到餐桌的产品,看起来流程非常简单,但在具体运作中却复杂得多,复杂就复杂在中间环节上,田间种出葡萄,再由企业酿造成酒后,营销商林林种种,不知有多少道,一层一层的中间环节,最后才到了餐桌上。企业本来做出了很好的酒,品质也很有保障,价格也不太高,但经过中间环节反反复复地倒腾,酒的价格就抬起来了。目前企业要做的就是最大限度地减少葡萄酒营销的中间环节,尽量缩短从葡萄酒生产企业到餐桌的距离,不要臆想一瓶酒要赚多少钱,更不要去做葡萄酒的暴利梦,有基本的利润赢得一个稳定的消费群是企业应该追求的目标。

  四是要千方百计地提升机械化管理水平。葡萄基地的管理涉及到许多方面,但最主要的是要实现机械化管理,不搞机械化,葡萄园管理成本就会不断提高,产业效益优势就显现不出来,说严重点就会死路一条。当前在葡萄园的管理方面,最主要的矛盾是人力成本太高,要解决这个问题,最好的办法就是加快机械化进程,提升现代化管理水平。围绕葡萄园的机械化管理,蓬莱产区的国宾酒庄等一些企业进行了成功尝试。比如在葡萄园的修剪环节上,他们变复杂修剪为简化修剪,变人工修剪为机械修剪,仅此一项就节约劳动力成本10倍以上,既省工又省力,收到了以一当十的效果;再比如在葡萄园的打药环节上,葡萄园每年需要打药10到12遍,人工打药每人每天不到7亩,机械打药每人每天至少40到50亩,不仅效率提高了6倍以上,效果也比人工打药好得多。修剪环节每亩地省9个工,打药环节每遍每天省5个工,10到12遍药就会省50到60个工,成本一下子就降下来了,所以实行机械化管理是降低劳动力成本的必由之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