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勇:看好中国葡萄酒市场,但目前其问题挺多

记者:目前全球葡萄酒传统生产国都出现产量严重过剩局面,像中国这个新兴市场有这种低价倾销问题,而目前我国葡萄酒行业以及市场准入门槛相对偏低,这也提供了一种可乘之机,国内进口葡萄酒市场混杂局面可能会因为这些影响会更加严重。这类酒进口目前规模比较大,对国内葡萄酒行业负面的效应影响是不是还会持续一段时间?

    赵勇:传统产区,像法国、意大利、澳大利亚、智利,葡萄园面积的确在某种程度上过剩,尤其是中低档葡萄酒产能过剩,主要在于各个国家,像法国、意大利对葡农的一些政府的补贴。大家积极性有点过高了,欧洲传统国家的葡萄酒消费量在萎缩,这就导致了他们的葡萄种植面积过剩、葡萄酒过剩,再加上政府的补贴可能就是导致葡农销售出来的价格非常便宜,而且对我国的确是产生了一定冲击,从过去5年的情况来看,它们占国内葡萄酒的消费量的比重从以前不到5%提高到去年的23%左右,这对国内葡萄酒产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
  
    过去几年利润率在下降。但是从进口葡萄酒过去几年销售价格来看,主要可能还是在于商家。刚开始从海外进口了很多葡萄酒之后拿到国内来卖,价格都卖得很贵,进口葡萄酒平均的均价、零售价是在逐步下降的,即使下降到目前的一个情况,有一些进口葡萄酒商他们还是能够赚钱。国产的葡萄酒商的盈利能力的确在过去几年是下降的,基本上毛利率下降到30%左右,以前还40%多,现在营业利润也降到13%左右的水平。总体的情况可能未来几年可能行业还会进一步的往下面走。

    记者:有一些饮料和酒业公司在进军中国葡萄酒市场,比如一直以生产果汁闻名的汇源集团就表示将会投资5亿元在吉林省柳河县用于葡萄酒庄以及葡萄深加工的项目,汇源集团董事长也公开表示,这也是其投资大农业项目的一部分。但也有观点说,近年来葡萄酒领域获得快速增长,行业存在巨大的发展潜力,真正突破目前葡萄酒市场竞争格局难度非常大,比如茅台、五粮液、青岛啤酒也曾经发力葡萄酒市场,但效果并不太好。

    赵勇:我觉得理解中国消费者为什么要去饮用葡萄酒,这些问题才是关键,而不是光去建一个葡萄园,扩大产能解决问题。总体来看,最近几年虽然葡萄酒行业盈利能力在下降,但葡萄酒行业增长速度还挺快。
  
    从过去行业综合毛利率来看,能够保持30%,我们非常看好中国葡萄酒未来5-10年甚至更长的行业发展速度,毕竟中国老百姓对葡萄酒的认知度越来越强,也愿意去消费这个东西,未来销售额成长空间应该还有,短期销售增长增速放缓比较正常。

    葡萄酒消费市场主要在于品牌和渠道这两块,并不仅仅只是上游原材料问题,在中国可能渠道更加重要。对于葡萄酒市场,汇源、茅台、青岛啤酒可能也有自己的葡萄园种植基地,但是对品牌建设和渠道拓展可能还并不太理解,或者导致会出现很多问题。资金全部占用到葡萄园这块土地上去,在前期的投入上并没有对品牌的建设投入大量的资金,在销售渠道上面也没有投入大量的资金去做,市场很难去拓展,在这种情况下,葡萄园面积再多也是沉默资金,没办法周转,企业长期效益可能会逐年下降。我们觉得最关键的还是品牌和渠道。
  
    葡萄酒品类里缺乏领头羊企业,目前是有张裕,但是光靠一家没有办法把整个葡萄酒品类扩容。虽然张裕有比较强竞争力,但像长城、王朝很多三线葡萄酒增长速度非常差,进口葡萄酒增长速度非常快,但整个品类增长速度一般。
  
    过去几年关键因素在于葡萄酒行业里的参与群体,参与资金包括对品牌宣传、渠道投入的资金可能明显要少于白酒这种烈性酒精饮料的资金。从媒体广告资源投放来看,白酒品类对媒体资源占用过去几年持续提高,葡萄酒行业品类对媒体之间投入比重可能保持一般,毕竟光靠张裕这一家来做这个品类还是比较辛苦。
  
    白酒里除了茅台、五粮液、泸州老窖、洋河、古井贡这些都在往终端消费者里投钱,都在吸引终端消费者的注意。事实上这个现象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前1、2月份比较明显,在局部地区。像浙江地区葡萄酒品类下滑比较快,但是白酒品类在浙江增长很快。

   记者:消费者成熟度目前还不够成熟,也是整个葡萄酒行业目前面临的问题除此之外,目前我国葡萄酒市场还存在着哪些问题?

    赵勇:国产葡萄酒市场确问题挺多。因为葡萄酒链条比较长,从葡萄种植到葡萄酿造以及消费过程,很多个环节都存在一些问题。比方国内葡萄园种植产量的限制,目前在国内还比较少见,除了一些比较知名的酒庄在品质的提高上面会有很大的技术投入以外,一般的葡农在这方面可能很少去做这方面的工作,大家都是为了追求产量、追求效益,这方面应该还是需要提高。

  此外,因为葡萄酒是一种有生命的酒精类饮料,它从种植、采摘、压榨、发酵、罐瓶以及到瓶内的罐装到最终的饮用,这个葡萄酒都是有生命的,尤其是在罐瓶之后的恒温保存,也是确保高档葡萄酒品质的一个重要保障。目前在国内的运输环节的恒温保存国内比较欠缺,还有涉及到终端消费的品牌上面,因为国内现在也有很多傍名牌,还有很多从海外进口的一些啤酒,包括从澳大利亚设立这些新兴的产区,有很多原酒拿来国内勾兑、罐装,甚至就直接贴牌假冒名牌,包括假冒一些拉菲等法国的一些顶级酒庄的酒,也都遭到了一些国内一些商家的模仿。这些乱象主要可能还是涉及到标签法的管理,所以这些可能都还是需要行业的规范以及商家的自律的行为,包括对消费者的标签的信息的公开公正,这些问题可能或多或少都会存在,而且可能在未来5-10年可能还会进一步的存在,需要政府、厂家和商家的自律,政府的管制,厂家和商家的自律的行为来解决这些问题。

    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很明显是在大力支持非粮酒精饮料,尤其是葡萄酒等国酒的行业,政府在这里出台强有力的支持和行业标准来提高了整个葡萄酒行业进入的门槛,尤其提高了对进口葡萄酒的一些进入门槛。我认为对于一个朝阳产业,发展初期会存在很多问题,混乱也可能文章来源于中国红酒网比较正常,需要各种相关标准需要政府企业、贸易商共同参与治理和完善,然后市场就会逐步走向规范和成熟。
  
    历史上,政府和行业协会指引一直都有,中国政府在1953年曾经提出要大力发展葡萄酒等国酒,1987年,酿酒工业协会提出四个转变,即粮食酒向国酒类转变,同时在1997年政府还大力倡导了喝红酒、喝葡萄酒,指出葡萄酒对健康有利,并且将葡萄酒作为政府官方宴请宴会的指定饮料,政府对葡萄产品以及行业的标准也一直在修正完善,中国政府在1994年就提出一系列关于100%和50%葡萄籽的生产标准,2004年,开始限制了厂商生产50%的葡萄籽的酒,并在2008年颁布了新的葡萄酒的国标,同时废除了1994年的国标,这些工作都体现了政府对葡萄酒行业的重视以及规范。
  
    此次,葡萄酒行业“十二五”规划应该是前期工作的延续,我们认为,“十二五”规划基本上体现了政府对葡萄酒行业的长期支持,也提出了对行业的规范化的指引,可以帮助整个行业提升进入的壁垒,促进行业的发展。

    记者:2011年中国葡萄酒行业会进一步集中包括在2012年形成强者逾强、弱者逾弱的竞争格局,对于目前葡萄酒行业的整体竞争局面,您有何看法?

    赵勇:目前葡萄酒行业的现状基本上还是趋于良好,2011年国内葡萄酒的产量是116万吨,增长是6.3%,按照出厂价来折算销售额是325亿人民币,增长是13.6%,相比于2010年之前增速有所放缓,出厂的单价是23.4元/瓶,提高了是10.8%。同时2011年进口葡萄酒的总进口量是36万吨,增长了27.6%,进口额是14亿美金,折算成人民币是88亿人民币,增长的是82%左右,到岸价基本上也算是2.9元/瓶,折算成人民币是18.3元/瓶,单价也是提高了42%。但是进口葡萄酒去年的增长速度是相比于前几年增长速度有所放缓。

  今年2012年1月份开始进口葡萄酒的增速是负增长,1月份瓶装葡萄酒的进口量和进口额同比下降了14%,散装的下降了72%。进口葡萄酒目前来看60%、70%基本上都是瓶装的葡萄酒,散装的葡萄酒最近几年一直是呈现下滑的局势。

    目前国内葡萄酒全国性的国产品牌可能也3-4个,张裕、长城、王朝、威龙还有一些其它区域性品牌,进口葡萄酒品牌的数量非常多,但是在国内比较出名的也就卡斯特还有其它一些系列。目前按照实际销售额来排序,排第一的肯定是张裕,它基本上占据了绝大部分的市场份额,尤其在利润上面可能达到了30%、40%,在收入上面也有20%、30%。再下来就是长城和王朝。最近几年增长比较快的还是进口葡萄酒增长比较快,进口葡萄酒当中也出现了一些黑马走得比较好,能够通过几年的时间成为国内进口葡萄酒厂商的第一梯队,像建发酒业等等。

  目前的竞争环境是,过去几年国产葡萄酒和进口葡萄酒相互竞争,竞争中也在某种程度上依靠进口葡萄酒把国内的葡萄酒的消费的氛围和消费的文化,国际一些消费理念都引入到中国,可能进口葡萄酒对国内葡萄酒有利的一面,也有弊的一面,但是总体来看,还是把整个市场蛋糕做大了。

  从微观角度来说,整个行业盈利能力,国产葡萄酒盈利能力最近几年在逐步下滑,主要原因在于进口葡萄酒的冲击。尤其是从行业前几家的葡萄酒的销售额和盈利能力来看,从去年下半年开始到今年前2月份,行业领先企业也受到一定冲击,主要在于去年下半年开始国际酒庄价格普遍回落,基本回落50%多,到今年2月份可能刚刚开始企稳,这些因素可能对国产的高档葡萄酒有一定价格上压制。

  进口葡萄酒的单价18.3元/瓶,国产葡萄酒的出厂单价23.4元,进口葡萄酒尤其是中低档的进口葡萄酒有较强价格优势。但是从今年开始好像似乎有所回落,进口葡萄酒主要因为国际酒庄的价格的回落,国际上贸易竞争导致很多进口葡萄酒商在过去几年利润出现回落,加上资金链的问题,使得一部分进口葡萄酒商逐步的退出了中国市场,所以今年1月份的进口量下滑。

  记者:据了解,现在很多大的酒业集团都在打造酒庄酒战略
   
    赵勇:酒庄酒在国内发展历史并不长,80、90年代时主要是一些海外背景的资金进到国内,在局部地区做自己的酒庄酒。像北京郊区,山东部分地区都有海外的一些资金在国内做葡萄酒。这些外资在国内做酒庄酒并不图三到五年盈利,主要是从葡萄的种植,种出中国特色的葡萄来开始做,国内大的葡萄酒厂商做酒庄酒可能还是在2001年张裕和卡斯特合作,做了第一个酒庄酒,之后长城、王朝等都开始了做自己的酒庄酒。
  
    此外,在过去10年,当国内一些大的酒商和有资金优势的一些企业集团也都在海外收购了一些酒庄酒,包括张裕、长城也在法国、意大利等等地方收了自己的酒庄。
  
    未来10年,可能国内酒庄酒发展速度还会进一步加快,酒庄酒在中国老百姓心目中就是高档葡萄酒的代名词,事实上酒庄酒也是成为中国葡萄酒在国际竞争中重要实力的展现。酒庄酒应该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带动世界对中国葡萄品种、葡萄酒质量的品质认可,这些大企业、集团大力发展中国自己的酒庄酒,应该可以很明显提高中国葡萄酒行业的在国际上的影响力。

    记者:面对国际上的竞争,国产葡萄酒有何优势?

    赵勇:国产葡萄酒最大优势在于对于中国文化的理解以及中国销售渠道的理解。本土品牌毕竟在中国土生土长,对中国经商环境尤其对销售渠道,对中国的消费者更加理解,而且更加能够满足中国消费者的需求。这方面应该比较有竞争优势,像张裕,他们过去几年的快速成长也是通过对渠道的不断的生根,深度营销,再加上自己长期不懈的品牌宣传,在这样的带动下才获取了比较好的收益。
  
    进口葡萄酒最大优势可能在于价格便宜,品质感可能比较好,毕竟在国外一些葡萄园种植、葡萄酒酿制的技术在某种程度上比国产葡萄酒的种植技术和酿造技术要先进一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