葡萄酒如何开拓“家饮”市场

“家饮”市场,其实并非深不可测。

在成熟的葡萄酒消费国家,最大的市场就是家饮市场。

笔者在和欧美国家朋友聊天时,他们认为,在家中独自喝上一杯自己喜欢的葡萄酒、或者是和亲友品一支从没品过的葡萄酒,这是最幸福的事情。

这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在欧美、以及亚洲较为发达的国家,家饮是最大的市场。

这透露了一个信息,在一些发达国家,喝葡萄酒不是穷讲究,更不是摆谱和彰显实力,而是实实在在的享受,是美好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在中国呢?葡萄酒和家庭之间,应该还有很深的鸿沟吧?

葡萄酒在中国的消费基础远未牢靠,在过去五年间,葡萄酒的忠实消费人群,就是以达官贵人以及中高收入阶层为主,政务消费是葡萄酒消费的主要渠道。

中国的葡萄酒商们,你们有没有引导你们身边的消费者真正爱上葡萄酒?你们告诉他们如何鉴别葡萄酒?你们告诉他们如何寻找自己喜欢的葡萄酒了吗?

事实上,笔者觉得很少有酒商真正重视消费者的感受。

我们更多时候看到的是,一些装腔作势的所谓葡萄酒引路人,开口必称黑醋栗,一开口就是舌尖舌底,一开口就是生硬的产区、难懂的级别。

葡萄酒和中国家庭的距离感,无形中就这样形成了。

消费者内心深处想要什么?他们接受这些纯舶来文化吗?

其实在法国,也很少有消费者真正懂生硬的知识,但他们懂如何选择适合自己的葡萄酒。

就像笔者在淘宝上看到的一样,很多酒商开店都是曲高和寡,动不动就是世界大师的评价,谁谁谁打分,没人真心实意去感受中国消费者的感受。

家是什么?

家是温暖的地方,是没有芥蒂的地方,是最不需要装腔作势的地方。

那么,葡萄酒商们,未来你们向家饮市场推广葡萄酒时,能不能更深入浅出、通俗易懂?能不能用中国消费者熟悉的水果来代替那些从没见过的水果?能不能试着打造一些适合中国消费者的新评定标准?能不能用一些邻家小姑娘的真实评价,来代替世界大师的评价?

一旦打上“家饮”烙印,对酒的需求应该也从纯粹追求品牌和面子,向着追求喜爱和个性的方向转变,性价比是关键中的关键。

所以,葡萄酒行业应该尽快从政策的痛楚中走出来,研究“家庭消费”的特点。这将是比政务消费更大的市场。

家饮时代,消费者的自主权将更大,这是毋庸置疑的。而葡萄酒商要做的,就是放弃曾经通行的“高大上”、“假大空”推广法,去感受消费者的真实感受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