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响农村市场的葡萄酒战役

1. 擦亮产区品牌
  中国目前已经形成了十大酿酒葡萄产区的产业架构,在每一个产区都有若干领军品牌来引导本产区的健康发展。而众多中小葡萄酒企业对于市场的开发,尤其是农村市场的开发,都搭上了产区的“便车”,也就是说,只要宣传本企业的葡萄酒是来自某某国内著名产区,就会带来一些的自然的销量。而关于品牌和重点产品的市场推介,很多处于被动或者缺乏系统性的营销规划上。既然每一个来自产区的葡萄酒企业都受惠于本产区的良好市场形象,那么就应该从被动“搭便车”转向主动着力于为本产区的市场形象添砖加瓦。杜绝虚假宣传,告诉消费者一个“真正而翔实”的产区。

  2. 加强市场信心
  近几年,在中国葡萄酒市场上,围绕产品的质量问题出现了很多挫伤消费者信心的事件,使得有些消费者谈“红”色变,对于整个葡萄酒行业来说无异于“灭顶之灾”,大品牌都成为问题事件的“主角”,更不用说更多的“搭便车”的中小品牌所存在的问题更是让人“忧心忡忡”,而中小品牌正是低端葡萄酒的“主要操盘手”。因此,低端葡萄酒生产企业在开发农村市场时,首先应该在遵守“商业伦理”(即生产合格的产品)的前提下来开拓和维护市场,从消费金字塔的底部确保一个长久的、健康的葡萄酒消费市场。

  3. 精耕社区营销
  开拓农村市场的企业由于营销预算有限、产品利润较低、终端分布零散等原因,使得这类葡萄酒企业在运作低端市场的时候,很难用“大手笔”去开启和维护市场。面对这种市场环境,精细化的社区市场覆盖应该是一个不错的选择。例如,在农村市场,可以采取以该市场上的较大型终端为旗舰,影响辐射范围之内的中小终端,并在中小终端之内进行密集型的产品覆盖,而且要求铺货产品有比较明显的价格层次感,即让目标消费者在想要购买葡萄酒的时候,能用最小的成本(时间、距离以及价格等方面)购买到想要的葡萄酒产品。

  4. 实效销售促进
  低端葡萄酒的特点为:价格较低、能够满足普通消费者追求健康、时尚的功能性以及心理性诉求。因此,农村市场的消费者更加关注产品本身的性价比,所以,既要满足他们“追求健康、时尚的功能性以及心理性诉求”,还要让他们感觉物有所值,甚至物超所值。这样在促销时红酒企业就要向消费者传递和转移促销实惠。比如,在赠品的制作上,一方面要体现于葡萄酒的相关性(如酒启等),另一方面要突出促销利益的实惠性(如赠送大米、食用油、酱油等有生活息息相关的赠品或者优惠券)。此外,还可以通过开展“捆绑销售”既能够提升品牌形象,还能实现销量。这是需要把握的原则还是其“实惠性”,所捆绑的产品既要与普通消费者的平常生活有所关联,还要帮助消费者实现他们的内在心理诉求。

  目前,存在于农村市场的葡萄酒产品在市场的表现形式主要有:甜型葡萄酒(包括山葡萄酒)和混合品种的低档干酒。致力于农村市场开发和维护的红酒企业,只要坚持行业与企业共同长远发展的目光,也会赢得一个具有良好回报的中低端葡萄酒市场。